这是我第四次重新审视“音响二十要”。第一次在《音响论坛》第40期,隔了不久又写了一次,算是补述的材料。第三次为了第七届音响大展我们自己编的手册,我又写了一次。这次,则是以纯音响多声道的角度来审视“音响二十要”。 rhr(u
Cp/
虽然纯音响的多声道系统还未普及到每个音响迷家里,但在AV多声道铺天盖地普及的压力下,纯音响多声道普及的那天终究会到来。想想看,假若今天钟情于二声道的音响迷慢慢凋零,习惯于AV多声道的年轻一代成熟之后,纯音响多声道是否会水到渠成呢?一定会!只不过,纯音响多声道全面普及的日子受限于软件规格的统一。等到DVD Audio或SACD软件出现在一般唱片行架上的时候,就是纯音响多声道普及的开始。 {(00,6M)i
为了加入多声道的思维,前瞻未来;还为了想要保纯“音响二十要”的原貌,让以前未读过原文的读者得以看到源头,所以这次我打算把“音响二十要”原文保留不改写,另外再把多声道的思维加于其后,这样无论新旧读者都能够从二声道进入多声道;也能够完整的传承二声道的精义。 M@TXzn!&o
XFS"~{
为什么要写“音响二十要” \NgBF
qhIO7h
自台湾有人开始写音响器材的评论以来,有关音响器材表现的各种名词、形容词就一直处于不够精确的情况下;而且,许多名词或形容词也一直被评论员或读者们误解、误用,以致于产生许多不应该有的迷惑与矛盾。究其原因,中国人“差不多先生”的个性脱离不了责任,国内国外土洋杂用的名词也是原因之一;最后,评论人员本身及读者未能对器材评论中所用的名词、形容词深思也是帮凶。因此,许多评论甚至可说是玩弄文字游戏,灌水填充版面之劣作。说得直接一点,许多评论文章距离应该有的精确、扎实境界还有一段距离。 ]CL9N
多年以前,我因深受上述事项所苦,曾经写了一篇“音响十要”的短文,当时只简单说明我评论器材的方向。事隔多年,我发现“音响十要”早已经无法满足“精确”的要求,而且包括我自己在内,许多评论文章仍然会因偷懒而写得不够周全。因此脑中就蕴酿着要重新为如何写、看器材评论文章下个较详细的分项。让我自己、《音响论坛》的评论员、以及读者们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引。唯有这样,文字的传达才能达到最低失真;也唯有如此,器材评论的文章才能更扎实、精炼,且言之有物。 ytsPk2@WR
或许,我的思考尚不够周全,以下的二十分项可能仍有疏漏或值得再论之处。不过,多年以来“音响二十要”已经成为台湾音响界普遍接受的主流思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希望读者在仔细阅读过这篇文章之后,能够精确的培养出自己品评音响器材的基本能力。这样,也就不会被许多不精确、玩弄文字、模棱两可的评论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