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创作乐曲,也象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 x8rg/y
【旋律】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9-c3@>v
【节奏】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括节奏这一要素。 Pz2 b
【节拍】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nXRa_M(z8
【速度】快慢的程度。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U9"_e"B
【力度】强弱的程度。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4X2uNbZS
【音区】音的高低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k\ #;
【音色】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MSig)V
【和声】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CVF
【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X
61|:E
【调式】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它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其它要素甚至可起重要作用。 M(I%y
0
l)[|wPf
曲式学(Form) }pMVl
研究音乐作品形式结构的理论。它是一种实用理论,类似应用语法理论。传统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理论。曲式学将音乐分为动机、乐汇、乐句、乐段。音乐作品的体裁有一段、二段、三段体。曲式学与作品分析的概念联系紧密。分析是从旋律、和声、对位、节奏、曲式等方面来分析音乐作品。 {Ge{@1
;Sivu-%
和声学(Theory of Harmony) LIcc0w3
和声学是作曲技术理论的一个分支,和声学研究数个乐音同时结合的法则,包括和声学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和弦的功能体系。中国音乐有本国的和声风格特点和体系。作品分析的重要一面是和声分析。 $IE}fgA@5
\l:R]:w;ZI
配器法(Orchestration) 27D*FItc
研究管弦乐队乐器配合使用的技术理论。管弦乐法分为乐器法和配器法两部分。乐器法研究各种乐器的记谱、演奏,配器法研究乐器的组合和配置。乐器的分类、乐器特性、传统的配器手法与音乐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都是配器中的重要因素。 P5<9;PPbZ
S/`#6
对位法 ^w^e~0
S
复调音乐的写作理论。研究数个以上旋律怎样横向的结合又保持各自独立的艺术。和声学是对位法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14世纪后欧音乐渐复杂化,十八世纪上半叶对位理论达到了高峰,19世纪出现了各种对位法教科书。 &THtQ1D
C(XV
YND3
音乐哲学(Philosophg of Music) uB
I/3aQ
音乐哲学研究音乐的功能、意义和本质。中国思想家孔子《论语》,老子《道德经》及《左传》、《国语》中论乐的文学涉及音乐哲学的诸多方面。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的著作中谈到了音乐的社会作用和音乐作品衡量的标准。音乐哲学是音乐学研究的基础理论。 _X4Y1zh
K<J,n!zc
音乐社会学(Sociology of Music) {6ZSf[Y6B
音乐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音乐。近现代西方哲学家马克思•维伯和阿多诺研究了西方19、20世纪社会工业化,音乐生产的工业化、商品化过程,探讨了音乐的社会作用,提出了系统的音乐社会学理论。儒家乐论中的礼乐思想,是较早的音乐社会学理论。 i=Qy?aU?
wb.yGfJ
音乐心理学(Pschology of Music) PeIx41. +s
传统心理学将人类的感知分为感觉、知觉、理性,此理论应用在音乐感知中便有了音乐心理学的视角。音乐的记忆、理解、表演创作、乐感都是音乐心理学关心的问题。心理学理论为音乐教育提供原则。德国心理学家霍尔姆茨研究了心响感知的心理过程。 7\
_MA!:<
nEsD+}E?
音响学(Acoustics of Music音乐声学) i&:SWH=
音乐声学研究乐音的物理声学性质。是对振动的一种研究。听觉器观对声音的感知是一种神经细胞电脉冲现象,音质、音色、声音的合成、处理都是音响学的研究范围。律学、乐器制造、建筑声学、歌唱的发声原理是音乐声学所关心的问题。 0zH-g
B r#{
音乐人类学(∑nthnomusicology) VP#KoX85
从人类学角度研究音乐的一门学问。民俗、部落文化、原始音乐崇拜、世界各地的部落中的音乐都是音乐人类学研究的课题。音乐人类学与民族音乐学的概念相近。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的研究中音乐部分的研究,丰富了人类音乐学的研究. D m0)%#
@Y/&qpo$#W
音乐美学(Aesthetics of Music) `}?;Ow&2CY
音乐美学是从美学的角度考察音乐。汉斯立克所著《论音乐的美》,企图建立音乐美学这门学问。音乐美学的概念和音乐哲学的概念十分接近。音乐美学的理论是哲学家哲学体系的一部分。本体论、认识论中的音乐问题,音乐创作、表演、欣赏,音乐的社会意义,这些都是音乐美学的研究内容。 OeqKKVuQ
\V$qAfP)
音乐评论(Criticism of Music) ;g!rc#z2g
音乐评论是音乐生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它是对音乐作品和音乐生活的反思。音乐评论和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起着互动作用。评论需要大众媒体。音乐评论是一种审美活动,具有审察、导向的作用。瓦格那、李斯特、舒曼均是音乐评论家。嵇康的《琴赋》是一种音乐评论论著。 unFRfec{
}%u#TwZ
音乐学(Musicology) n*7^lAa2
研究音乐的学问,包括音乐史学、音乐哲学与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声学,作曲技术的理论(和声学、对位法、配器学、曲式学)、音乐治疗、音乐社会学、音乐评论等。音乐学是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角度对音乐的系统研究。我国的乐论、唱论、琴论是音乐学的不同领域的研究。西方十九世纪开始视音乐学为一门专门学问,有了音乐教授。 =>;&M)+q
9w=7A>.U
音乐史学(Historiography of Music) f5V-;
研究音乐历史的学问。广义上讲音乐史是人类历史、文化史的一部分,音乐史主要研究音乐风格史。音乐是一门高度技术化的职业,音乐本身的技术特性及其与外部社会环境决定了音乐史发展的方向。严肃音乐、通俗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史、科学技术史与音乐发展是音乐史学的不同分支。音乐学的研究范围充实了音乐史学。音乐百科全书总结了音乐史学的研究成果。司马迁《史记》中的乐志、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都是这方面的论著。 2GptK"MrD
VgNB^w
音乐教育学 V5K/)\#
音乐教育学是教育学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孔子、柏拉图都重视音乐的美育作用。近代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我国教育家蔡元培都提出了自己的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学法、音乐课程论、儿童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实践的应用理论的研究。教育心理学、教育史、教育哲学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音乐教育的理论指导。本世纪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 b{<?E };%
N#ggT9>X
音乐治疗 qLCNANWnd
音乐与临床医学的结合。用音乐来影响人的情绪的实践。与心理学、病理学,精神病学和音乐学联系紧密。它的基础建立在音乐对人的情感的影响的事实和对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语言的信仰。中国古代、古希腊都注重音乐对人们情感的泻泄作用。 E]mm^i`|
j,j|'7J%
音乐技术与录音艺术 n2K1X!E$
音乐自古以来是一门工业技术,乐器制造、音响设备、录音艺术都依赖技术的发达程度。过去一百年中工业技术给音乐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唱片录音中的机械录音、电录音,立体声、数码录音及DVD的出现,对音乐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G3Dg B!
J#$U<`j*G
(mIjG)4t
A08kwYxiW
Y%?S:&GH
'[WL8,.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