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标准一直存在着 J,6!7a
!Q[;5Lqt
聆听音响当然有客观的标准, fdg[{T4:
中文高宝真、英文Hi-Fi,就是客观的标准,而且存活历史至少已有30年,人人皆知。 J,MT^ B
纯粹以声音的表现阐明客观的标准,一点不困难。至少包括─1:宽广平直的频率响应;2:极低的背景噪音(应该是没有);3:透明的左右音场再现;4:透明的 前后深度再现;5:透明的音场高度再现;6:不压缩的高动态…。请注意,这些条件是必需的,并非是单选题,也不是复选题。 BllDWKb
上述几项客观标准还未扯上音质表现,都是从大方向看;试以「宽广平直的频率响应」再做说明。你认为20Hz~20KHz很容易?对喇叭而言就非常困难,还不是普通的困难,甚至永远无法达成再生20Hz要求。将低音条件改成30Hz,还是困难重重。有些小尺寸、小单体喇叭,再生70Hz就已勉强,更别提频率低至 50Hz、40Hz。如果你是这种小喇叭的用家,感想如何?是暗自懊恼、决心努力,还是也跟着别人认定「聆听音响并无客观的标准」? 当CD 片的乐曲有40Hz低频,音响爱好者的audio system是不是也应该再生出来?否则你只还原85%,还不够Hi-Fi。当然,我们也可以牺牲低频,因为 再生低频确实困难;但我们也应该承认:这是我使用的器材还不够顶班,达不到Hi-Fi的要求,真正好的音响,绝对不是我家里这样。 l85O-g}M
有些小喇叭号称能再生低频,听某些CD也虎虎生威。但将同片CD以大喇叭播放,却没什么强大低音。为何?因很多小喇叭在设计时故意增强70Hz~80Hz的 频段,虽然不干净,但讨音响迷喜欢。反之大型喇叭响应较为平坦,70Hz~80Hz不去刻意增强,以大喇叭的想法,真正的低频要50Hz以下才算数。 $Gr4sh!cE
在此尝试举例说明。检测方法很简单,准备一张具有震音讯号的CD片及电平表。在安静环境下,先以200Hz调至电平表显示75dB。然后频率向下移,大约 120Hz时会升至77dB,100Hz升至79dB,80Hz时升至81dB;但60Hz会降至70dB,50Hz时就急速衰减,只剩下背景噪音读数。 若测试结果类似上述这样,即表示此款喇叭响应不平直,尾端翘起;使用者虽听到肥厚的低音,但那是不干净、失真极高的低音。 cvn-*Sj
DI L)7K4
「有低音」与「有干净的低音」完全是两码子事。器材超级的好,聆听空间也不能逊色。30Hz的波长是11公尺,不容易吧? BW+qp3 k\
`>dIF.
在英文版音响刊物中,常有stereo image、sound stage等字眼出现,这与音场的宽度、深度有关。某些静电及铝带型平面喇叭,由于具有双向发音特性,因此厂商都会建议使用者在摆位时要稍稍远离背墙, 例如最低要求是2公尺。如果音响迷的聆听空间小,喇叭必须紧靠背墙,甚至也紧贴侧墙,那不是全然放弃音场、深度?在此情况下,你听到的常是混混 糊糊的声音,而无法听到透明、清晰的声音。 在音响室内想听到透明、清晰的声音,绝非易事。器材素质要高,特别是喇叭,本身就不能有箱音,摆位也要好;这意味着空间坪数不宜太小,并且 至少要有简单的吸音处理。大的空间、好的器材,在加上好的空间处理,就比较有可能呈现音场的宽度、深度与高度。这绝对是客观标准,而且放诸四海皆准。 (在相同空间,小喇叭的音像,会比大喇叭容易精确取得。) Y#GT*V
笔者甚拙,不能像成文宪法般,条条列明聆听音响的客观标准。即便列出,可能也有人不同意。若是以两个字来形容,我认为聆听音响一定要精确。器材要精确、空间要精确、搭配摆位也要精确,这样才能将CD或LP上的情报、信息完全展现。这些讯源媒体就是LP黑胶 唱片、CD/DVD audio/SACD光盘片、录音带…。 t- !h
X/
ojiM2QT}m
在某些音响器材广告宣传上时有「重现音乐厅效果」字样,其实音响器材是用来「重现唱片效果」;所以才有人认为听LP、听CD,都是在听「罐头」音乐,这是有道理的。唱片公司都有专业录音人员,录制CD母带时,音响迷对录音师的添油加醋完全不能防止,但聆听音响时却添加调味料,当然就失之精确。所以,不精确不一定不好听,但精确通常会好听。 @+[Y0_
4+BrTGp
某些小喇叭极适合播放韦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但播放霍斯特《行星组曲》的《火星》就窘态百出。如果这位音响迷强词:老子就只爱听《四季》!或是:老 子就是不鸟什么音场、深度!或是:老子就爱听患重感冒 、有鼻音的男高音!那他真的可以很happy活在他的audio世界里,聆听音响也就真的不需要客观标准了。 k0gJ('zah
wEZqkV
你可以不理会客观标准的存在,但不能否定客观标准的存在;更不能因自己条件不符,进而去蔑视客观标准的存在。本人虽从事音响二十余年,但也距离Hi-Fi甚远,此生虽可能无法如愿,仍犹在努力以赴。